您现在的位置:建湖县中医院 >> 中医健康自测

中医健康自测


中医基本体质类型特征

 

类型

形体特征

常见表现

心理特征

发病倾向

适应能力

调 摄 方 式

 

体型均称健壮

肤色润泽,发密有光,目光有神,嗅觉通利,味觉正常,精力充沛,耐受寒热,睡眠安和,胃纳良好,二便正常。

 

性格

开朗

 

平素患病较少

 

对外适应能力较强

吃得不要过饱,也不能过饥,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。多吃五谷杂粮、素菜瓜果,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。运动上,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、打球,老年人则适当散步、打太极拳。

 

 

形体消瘦或偏胖,肌肉松软

头晕健忘,面色苍白,少气懒言,语声低怯,体倦乏力,精神不振,疲劳易汗,心悸食少,目光少神,唇色少华,毛发不泽,大便正常,小便或偏多,舌苔胖苔白,脉虚弱。

 

性格

内向

不稳

医患感冒、内胀下垂。若患病则诸症加重,或伴有气短懒言、咳喘无力;或脱肛、子宫脱垂;男子滑精早泄、女子白带清稀。

 

 

不耐受寒邪、风邪、

暑邪

 

补气养气,因肺主一身气,肾藏元气,脾为“气血生化之源”,故脾、肺、肾皆当补之。故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,如黄豆,白扁豆、香菇、大枣桂圆、蜂蜜等。以柔缓运动,散步、打太极拳等为主,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。常自汗、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形体白胖,肌肉松软

 

 

面色淡白无华、平素畏寒喜暖、喜热饮食,四肢倦怠精神不振,睡眠偏多,口唇色淡,毛发易落,易出汗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长,脉沉无力、舌淡胖边有齿印。

 

 

 

内向

沉静

发病多为寒症,易患肿胀、泄泻、阳痿等,其人患病则易从寒化、腹中绵绵作痛、喜暖喜按;或身面浮肿、小便不利;或腰酸冷痛、下利清谷;或阳痿滑精、宫寒不孕;或胸背彻痛、客串心悸;或夜尿频多、小便失禁。

 

 

 

耐夏不耐冬,易感湿邪

温补脾健以祛寒,阳虚者关键在补阳。五脏之中,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本,脾为阳气生化之源,故当着重补之。中医认为,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,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,易于悲伤,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,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。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,喜暖怕凉,不耐秋冬,故阳虚体质着尤应重环境调摄,提高人体抵抗力。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,如羊肉、狗肉、鹿肉,根据“春夏养阳”的法则,夏日三伏,可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,比如葱、姜、花椒、韭菜、辣椒、胡椒等。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、藕、梨、西瓜等。按摩气海、足三里、涌泉等穴,或灸足三里、关元。可服金匮肾气丸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体型瘦长

 

面色潮红、心中烦躁、手足心热,口燥咽干,多喜冷饮,失眠多梦、大便干燥,小便短,两目干涩, 唇红薇干,皮肤偏干,易生皱纹,眩晕耳鸣,脉细数、舌红少苔。

 

 

 

性情急躁,

外向好动

易患阴亏燥热病变,伴有干咳少谈、潮热盗汗(肺阴虚);心悸健忘、失眠多梦(心阴虚);或腰酸背痛、晕眩耳鸣、男子遗精、女子月经量少色暗红(肾阴虚);或胁痛、视物昏花(肝阴虚)。

 

 

耐冬不耐夏,不耐受燥邪

此体质之人应该遵循《黄帝内经》中“恬淡虚无”、“精神内守”之养神大法。此种人形体瘦小,而瘦人多火,常手足心热,4扣眼干燥,畏热喜凉,冬寒易过,夏热难受,故在炎热的夏天应注意避暑。应滋阴潜阳,宜清凉,少吃肥腻厚味、燥烈之品,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,比如绿豆、冬瓜、芝麻、百合等。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。避免熬夜、剧烈运动,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,及时补充水分。,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黄丸、杞菊地黄丸。

 

 

类型

形体特征

常见表现

心理特征

发病倾向

适应能力

调 摄 方 式

 

 

 

湿

 

 

 

体形肥胖,腹部肥满松软

 

腹部松软肥胖,皮肤出油,多汗且黏,面黄胖暗,眼泡微浮,容易困倦,懒动、嗜睡、身重如裹、口中粘腻或便溏、小便不多或微混。脉濡而滑、舌体胖、苔白滑腻。

 

 

 

 

性格温和,多善忍耐

易患消渴、中风、胸痹等病症。若病则胸闷,咳喘痰多;或食少,恶心呕吐,大便溏泄;或四肢浮肿,按之凹陷,小便不利或浑浊;或头身重困,关节疼痛重着、或妇女白带过多。

 

 

 

 

不适应潮湿环境

 

 

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。在阴雨季节,要注意湿邪的侵袭。饮食清淡,少食甘厚味,酒类也不宜多饮,且勿过饱。多吃些蔬菜、水果,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、化痰祛痰的食物,如葱、蒜、海藻、还带、冬瓜、萝卜、金橘、芥末等食物,少食肥肉及甜、黏、可服用化痰祛湿方。

 

湿

 

 

形体偏胖

面垢油光,易生痤疮,口苦口干,口中有异味,身重困倦,大便黏滞不爽,小便短赤,男易阴囊潮湿,女易带下量少。

 

 

 

急躁易怒

易患疮疖、黄疸、火热等病症。

 

对湿热交蒸气候难适应

饮食清淡,多吃干寒、甘平的食物如绿豆、空心菜、苋菜、芹菜、黄瓜、冬瓜、藕、西瓜等。少食辛温助热得食物。解除烟酒。不要熬夜、过于劳累。适合中长跑、游泳、爬山、各种球类、武术等运动。日常可服六一散、清胃散、甘露消毒丹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瘦人居多

面色晦滞,体口唇色暗,眼眶暗黑,肌肤甲错,易出血,刷牙时牙龈易出血,眼睛常有红丝,皮肤常干燥、粗糙,发易脱落,常常出现疼痛,容易烦躁,健忘,性情急躁。舌紫暗或有瘀点,脉细涩或结代。

 

 

性格内郁,心情易烦

易患出血、中风、胸痹等病,若病则上述特征加重,可有头、胸、胁、少腹或四肢等处刺痛。口唇青紫有出血倾向,吐血、便血等,或腹内有瘕积块,妇女痛经、经闭、崩漏等。

 

 

 

不耐受风邪、寒邪

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长寿功、内养操、保健按摩术等,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、助气血运行为原则。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,要培养乐观的情绪。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,营卫流通,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。反之,苦闷、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。可多食桃仁、油菜、慈菇、黑豆、海带、紫菜、萝卜、胡萝卜、山楂、醋、绿茶等具有活血、散结、行气、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,少食肥猪肉等,酒可少量常饮,醋可多吃。并保持足够的睡眠。可服用桂枝茯苓丸等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形体偏瘦

面色苍暗或萎黄,平素性情急躁易怒,易于激动,或忧郁寡欢,胸闷不舒,胸胁胀满,走窜疼痛,多伴太息,多愁善感、溶易心慌失眠,健忘痰多,大便偏干,小便正常。舌淡红,苔白,脉弦。

 

 

 

忧郁脆弱,敏感多疑

易患郁症、不寐、惊恐等病症,若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;或乳房小腹胀痛,月经不调,痛经;或眼中梗阻,如有异物;或颈项瘿瘤。

 

 

不喜阴雨天,不耐精神刺激

此种人性格内向,神情常处于抑郁状态,根据《内经》“喜胜忧” 的原则,应主动寻求快乐。可少量饮酒,以通利血脉,提高情绪。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,如佛手、橙子、小麦、葱、蒜、海带海藻、萝卜、金橘、柑皮、山楂等具有行气、解郁、消食、醒神的食物。睡前避免饮茶、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。可以服用逍遥散、舒肝和胃丸、开胸顺气丸、柴胡疏肝散、越鞠丸调节。

 

 

类型

形体特征

常见表现

心理特征

发病倾向

适应能力

调 摄 方 式

 

 

 

形体瘦弱

 

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、肌肤干燥、唇色淡白、头晕眼花、心悸失眠、多梦、肢端发麻、舌质淡、脉细无力。

 

心虚胆怯

 

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症,如贫血。

 

 

适应能力较差

适当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抗病能力,加强营养,可常食桑葚、桂圆、何首乌、黄精、熟地、黑木耳、菠菜、胡萝卜、牛肝、乌鸡、甲鱼、海参等食物,可服归脾汤、人参养荣丸、八珍膏等养血中药方。

 

 

 

形体较瘦削

一般表现怕冷,怕吹风,肤色苍白,手足容易冰冷,喜欢问热饮食,讲话无力,容易疲劳,大便偏软或易腹泻,小便次数多,尿色淡。舌色淡,摄体肥大。

 

 

 

 

易患寒症。如腹痛、腹泻、水肿等

 

此类人士通常很不耐受寒冷环境。

寒气过剩,加强运动,注意保暖。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,如羊肉、狗肉、牛肉、鹿肉、葱、姜、蒜、花椒、韭菜、辣椒、胡椒等温性食物,以驱散阴寒,使人体内在阳气升发 ,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、藕、梨、西瓜等。自行按摩气海、足三里、涌泉等穴位,或经常灸足三里、元关。可服金匮肾气丸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形体消瘦不易增重

容易感到口渴,眼睛、喉咙、嘴唇及皮肤常常表现干枯。常有皮肤瘙痒、眼鼻干涩、或便秘等,因身体水液不足所引起的小毛病。即使患有流行性感冒,他们的分泌物以较少。

 

 

 

 

心情急躁

 

 

 

会经常引起咽干、鼻燥、声嘶、干咳、皮肤干燥等症

 

 

 

不耐受干燥天气

 

燥邪最容易伤人津液,此类人不宜过于进补,适合平补。多食些滋阴、润肺、补液生津的蔬菜、水果、豆类等食品,如雪梨、鸭梨、西红柿、柑桔、葡萄、大枣、萝卜、芝麻、莲子、银耳、蜂蜜、红豆等。少食辛辣食品,以改善脏腑功能,增加抗病能力,注意补充水份,每日不少于2000~3000毫升,可服杞菊地黄丸、生脉饮等中成药。

 

 

 

 

无特殊或有生理缺陷

 

 

有遗传疾病、先天疾病、胎传疾病等相关疾病特征,或对花粉或买食物过敏等。

 

 

情况各有不同

 

 

过敏体质、血友病、胎寒、胎热、胎惊等

 

 

适应能力差

饮食清淡、均衡,粗细搭配适当,荤素配伍合理。少食荞麦、蚕豆、白扁豆、牛肉、鹅肉、茄子、浓茶等辛辣之品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。可服玉屏风散、消风散、过敏煎等。